剛入圈子的行銷新鮮人,是否面對著海量的行銷字眼而感到頭昏腦脹?
手機裡的搜尋紀錄,查詢的皆是滿滿的行銷關鍵字?
隨著廣告形式多樣化發展,「行銷術語」的繁衍如細胞分裂般倍速成長。身為行銷新鮮人,先別被這些英文縮寫嚇倒!
以下整理出三大分類的行銷關鍵字,讓我們快速了解它們:

一、提案常見名詞:
- Brief(廣告概述)
在執行一份完整的計畫前,必須釐清整體思路並列出規劃概要,匡出後續執行的輪廓,也就是業界常聞的「Brief」。 - TA(Target Audience,目標受眾)
目標溝通對象為一份企劃的重要指標,清楚掌握TA,規劃的方向就不會差太遠。 -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績效指標)
不論面對客戶或公司內部,「KPI」都為極重要但困難的制定項目,也就是目標績效。它必須是客觀且可被衡量的數值,讓我們知道成效為何。

二、成效名詞:
- CPC(Cost Per Click,單次點擊成本)
CPC是數位廣告中(例如關鍵字廣告、點擊連結廣告…等)常見的成效計算單位,會以一次點擊的花費來衡量效益。 - CPM(Cost Per impression,千次曝光成本)
多為曝光型廣告(例如原生廣告、Google Display Network…等)的計算單位,最常與CPC出價的使用概念混淆。

- CPA(Cost Per Action,單次行動成本)
單次受眾執行行動的費用。這裡的「Action」不一定指的是「購買」,也可以為「填單」等指定行為,單看此次目標動作為何。 - CTR(Click Through Rate,點擊率)
「點擊次數 / 曝光次數」即為點閱率算法。觀察此數值可以評估本身廣告素材、行銷活動等對於受眾的吸引度後進而優化。 - CR(Conversion Rate,轉換率)
「轉換次數 / 點擊次數」即為轉換率算法。通常與「電商」類型產業關乎極大,可以透過其數值從中分析行銷需加強的項目。 - Impression(曝光次數)
相較傳統實體廣告無法計量的曝光次數,數位廣告能夠將其量化,只是各媒體的計算方式略有不同。

- 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
計算方式為「 [(廣告營收*毛利率)-廣告成本 / 廣告成本]*100%」。
也就是說,必須知道毛利率才可以算出此次完整的投資報酬率。
- ROAS(Return on AD Spending,廣告投資報酬率)
計算方式為「(廣告營收 / 廣告成本)*100%」。
常用於廣告代理商與電商型客戶的KPI數值。假設「我1塊錢廣告費能換來10元的廣告營收,ROAS便為10」。
延伸閱讀:ICE行銷策略:如何突破限制、快速實行想法?

三、近年須知行銷名詞:
-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
CRM不單是管理客戶關係,還能記錄與他們的互動歷程。在數據化時代,能做到「以人為本」的溝通關係,為不同輪廓的消費者貼上標籤,將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之一。 - OMO(Online-Merge-Offline,線上與線下融合)
相似於過去熟悉的「O2O online to offline」,但更為活躍的的商業型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行動支付滲透率的提升,再加上人工智慧、大數據的裡應外合,我們早已處在「OMO」時代而未明顯察覺。例如各企業推廣的APP,整合線上線下的消費行為、個人特質…,都能為我們的消費體驗,帶來更高層次的昇華。
- Cookie
瀏覽網頁時會跳出「是否同意使用Cookie?」,也就是你是否同意讓網站加以記錄及辨識你,它可以透過網頁瀏覽器暫存使用者ID或瀏覽紀錄。
而今年吵得沸沸揚揚不外乎就是「iOS14反追蹤與將被汰除的第三方Cookie」。也讓人好奇少了第三方追蹤的廣告生態將會變得如何。
圖片來源 : iOS 14 protects your privacy in important new ways了解這些行銷關鍵字,不僅更能跟得上前輩們,還能洞悉廣告技術下的強大力量。然而學涯無邊,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新的行銷字詞出現,期待見證更多數位時代的技術演變!
撰文:晨意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