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注意過知名連鎖餐飲店的品牌主色?
你是否思考過為什麼每個品牌會選擇不同色調設計呢?
你有過因為「色彩」而影響決定的經驗嗎?
當我們一一細想時,可能會發現不少同類型的產業,其品牌色都很接近,或許這種相似的默契並非偶然,而是企業透過「色彩心理學」精心設計的結果,目的是透過「顏色」來喚起我們的情感意念。
色彩是由色相、明度與飽和度組合而成,只要其中一項改變了,就會產生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而色彩心理學(Color Psychology)即是研究顏色是如何刺激人們的視覺,並產生記憶、情感和思緒,進而影響生活的反應過程。例如象徵純潔、乾淨與開放的場所(如辦公室)及用品大多使用白色設計;想創造神秘、高雅與權威的心理感受則使用黑色。對於色彩的解決,似乎與生俱來地刻印在腦海裡。
在工藝進步、產業迅速擴張發展下,色彩心理學開始大量應用在設計與商業行銷,和生活密不可分。經由消費者對各種顏色發出的心理訊息,間接影響他們的決定和選擇。例如鮮豔的紅色,具有活潑、刺激與熱情的感受;明度最高的黃色則帶有自信、歡樂與溫暖的意象。因此我們能在許多餐飲業(如「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摩斯漢堡」…等)的品牌色調和店內裝潢發現這些用色,打理著消費者的視覺與嗅覺,產生更強的意識連結。相對來說,在需要沈靜、放鬆的場域(如圖書館、SPA空間等),則較少使用這類鮮明的色彩。
除此之外,有些品牌或產品會以市場鮮少使用或專門研發的獨特色調,作為鮮明象徵,讓消費者看見顏色就能與品牌產生記憶連結。例如我們常聽聞的國際精品品牌「Tiffany綠(或藍)」、「愛馬仕橘」等;有些則命名特別的色號名作為行銷手法,像是紅極一時的「莫蘭迪色」,或是「焦糖奶茶色」、「乾燥玫瑰粉」等,當套用在產品名稱時,會讓消費者產生畫面感,提升消費動機。
色彩學除了廣泛應用在品牌LOGO設計、實體店家風格及產品行銷外,還能推衍至電商市場大放異「彩」。
以平面設計而論,包含網頁及廣告圖像,也深受色彩心理學所影響。為了顧及網路使用者的瀏覽體驗,過於飽和的黃、藍、紅等顏色可能不適合作為頁面底色;然而,我們可以在促銷Banner、CTA、產品特色等希望消費者注意到的重點,使用鮮明的色號,達到吸睛的效果。
以產品本身及包裝來說,顏色選擇會因產業及其目標客群而有所不同。例如3C產業偏向以白色、藍色、黑色及灰色為主色系(如APPLE、intel、Samsung、峻設計等),以傳達「簡約」、「專業」、「科技」等形象;醫療保健較多為白色、綠色及粉嫩色系以具有「自然」、「乾淨」、「生命力」等意念(如壹楓生技);育嬰品牌則普遍用「淡藍色」及「嫩粉色」來區分男性及女性用品。
色彩心理學的運用已不僅在視覺設計,不論是實體或數位,我們可以藉由顏色的語言,從其他層面和消費者的大腦產生更多溝通,讓品牌由內而外地「活」在消費者心中。
環顧四周,我們會發現色彩學在生活及商業使用的案例如此之多。從家中的裝潢、街上五彩繽紛的招牌至廣告行銷應用,色彩如同一座橋樑,正確應用它們,不僅能幫助品牌獲得辨識度,也能讓產品形象更加清晰,將想傳達的意識理念,潛移默化地植入潛意識中,是在做出任何決策時都應該多加思量的行銷環節。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