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時代的變遷,讓現代人每天獲取的資訊量比起以前豐富許多,後起之秀的新創品牌,以一刻無法閒置的頻率出現著。
身為品牌主的我們,面對同業競爭及消費者越來越短暫的注意力,或許嘗試過許多方式,甚至花費過龐大的資金,只為能讓消費者至少可以記住我們,但成果似乎不一定如預期般順利。
究竟能引起消費者注意的關鍵是什麼呢?
品牌端可藉由哪些方式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呢?
我們或許對自己的品牌或產品瞭若指掌,也做足品牌定位的功課,但我們是否深入研究過目標客群?
TA分析並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蒐集,才能將他們的輪廓,紀錄得更加詳細及精準。我們可以透過基本的輪廓分析(如性別、年齡、職業…等),或是運用同理心地圖、人物誌等工具快速建立消費者輪廓,又或者可以付費尋求專業的行銷市調公司,獲取規模更大的數據結果,來了解消費者心理…。
不論是何種方法,目標都是將TA能描繪得越清楚越好,也是策劃「品牌吸睛術」的重要基礎,以更接近消費者的同理心,去設計行銷方式或宣傳亮點。(關於TA分析,詳細可參考文章:TA輪廓:緊抓目標客群,如何頗析消費者心理?)
許多品牌主可能因資金不多,或是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才能快速曝光品牌。事實上,打造吸睛品牌力並非一定要投入大量的金錢才能做到,我們可以運用比官網更接近消費者的「社群平台」,開始經營及累積關注度。
首先,我們需定位「小編」角色,包含他的性別、年齡、口吻與職業…等,如同一個現實生活存在的人物;而作為小編,必須隨時注意時事話題及最新潮的「社群梗」,才能搶在第一時間吸引粉絲目光(初期可多參考知名社群,如全聯、蝦皮…等);再者,我們可以運用各平台特性,吸引粉絲產生互動,例如在粉專貼文的前三行文案,就放入引發好奇或興趣的內容、或在IG限動版位放上GIF動圖、問答或票選等玩法。
若我們只是將粉專、IG作為第二個「官網」或「公告欄」,只發佈品牌及產品資訊,是相當可惜的做法。社群經營需更需清楚消費者心理及時事訊息,用「接地氣」的互動行銷,抓住粉絲眼球。
當品牌已擁有一些忠誠粉絲,想拓展更多客群時,不妨試試藉由「名人」,讓品牌獲取更多關注,像是「明星代言」或「網紅行銷」的方式。(可參考文章:想做網紅行銷?先搞懂這些!:網紅行銷基礎攻略 PART 1)
例如美食外送平台Uber Eats利用「明星組合」的宣傳方式,(如伍佰配林志玲、比莉姐配Ozi…等),讓消費者感到新奇有趣,且成功累積觀看數量;或是許多精品時尚品牌,也紛紛和部落客、YouTuber等口碑影響人物合作,讓品牌也能打入「未來的顧客群」(年輕世代)。
然而,許多品牌主在找尋網紅或代言人時,會因不夠了解目標客群或陷入「粉絲數」盲點,而選擇成果可能與預期不符的合作名單。在執行前,應先了解消費者輪廓,並分析合作對象的粉絲與品牌TA是否吻合?與其大量的曝光,不如向「對」的人曝光。
當品牌或是產品以同一個樣貌存在許久時,對消費者心理而言或許興趣程度已慢慢下降,甚至容易忽略。若我們能適時地利用品牌再造、改版包裝或聯名設計,或許能重新喚起消費者對我們的激情。
例如SK-II近幾年設計各種新穎、潮流感的限定瓶身,吸引許多年輕消費族群、翻轉既有的品牌印象,不但有吸睛效果,還能引起討論話題;另外許多品牌的熱門商品,也會不定期推出「產品新色」,讓消費者有「耳目一新」的驚艷感,如Dyson吹風機、BALMUA烤箱…等。
雖然新的品牌形象及產品外型有機會提升刺激市場反應,但也應評估更換的方向與頻率,打不中消費者的心或過於頻繁的改變,也有可能產生反效果。
吸引消費者的方式有很多種,也會隨著環境轉變而日新月異。但一切吸睛策略的立足點,都應先考量消費者心理,再規劃細節內容。反覆地問自己:「如果我是消費者,會有興趣嗎?」。
若是能一開始就引起消費者興趣、發揮創造記憶度的效果,後續推行的品牌策略將變得更有力度,也就更有機會順暢地誘導目標客群在我們的規劃路徑,進行更深度及長遠的溝通。
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