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要&未來消費者的洞察趨勢

結合了商務和休閒的虛擬角色、正念遊戲和假期將會在2023引起共鳴,這些都是被我們的專家挑選的主要趨勢。

虛擬人物

到2030年,全球虛擬人物市場的價值將高達約5300億美元,高於2020的100億美元。在2023,我們將看到虛擬角色變得更加的聰明與逼真。

其中,中國品牌正在引領潮流,他們推出了一個四年計劃去促進這項領域的投資。百度使用了虛擬主機為其2022世界大會提供24小時的AI直播,預計可以降低30%的成本。根據最新的英國/美國研究,只有48%的參與者能辨別真實人臉與AI生成的人臉之間的差別,甚至認為後者看起來更加可靠——儘管這個令人不安的發現提供了新的契機。

我們還在追蹤著「智慧」NFT的興起。來自紐西蘭UneeQ的蘇菲是一位曾與BMW和IBM合作過的AI人物。她最近帶著一個NFT系列進入了「加密課程」,打算建立一個圍繞她身份的粉絲社區。不過,大多數的虛擬人物並不是由AI智能驅動的。

「零」是一位由亞特蘭大的Offbeat.xyz所創造的虛擬人物影響者,使用即時制遊戲引擎、動作捕捉設備、精心挑選人才、有創造力的故事說明和整個3D設計師與開發商團隊。零從「The Nexus Universe」創造內容,目前在Instagram上擁有超過10萬的粉絲,他每週都會在Twitch平台上進行兩次的遊戲直播。

低碳職業

人們正從高碳排放的產業轉移去更低碳的行業,同時與氣候為重點的研究也正在興起。

在七月,一級方程式賽車冠軍Sebastian Vettel宣布他將離開賽車界,將重心放於他的家人以及他所關注的議題身上,比如氣候變遷。「我們活在非常決定性的時刻,我們如何塑造未來幾年將會決定我們的生活。」他如此解釋道。

Vettel並不是唯一一個這麼想的。為了努力壓抑氣候焦慮並實現使命感,人們開始離開高碳排放的產業以尋找其他低碳排放的行業。與此同時,年輕人更傾向於以氣候為重點的研究,而農業也成為英國大學中成長最快速的學科之一。未來十年,美國的環境科學與相關領域的就業增長將會比其他行業高出8%。

CGTN報導了中國「綠色職業」的類似增長,而根據Accenture's的最新研究發現,亞太地區有77% 的年輕人希望在低碳經濟領域找到一份工作。

正念遊戲

在心理健康狀況備受影響的文化當中,遊戲將日益成為2023年的治癒之源。

疫情期間有55%的美國遊戲玩家是為了緩解壓力而玩遊戲。來自澳大利亞 Lumi 的遊戲「Kinder World」以植物育成為靈感,在遊戲環境中鼓勵玩家照顧、探索自己。

WHO聯手開發了一款農場模擬遊戲「Goodvill」推出由AI驅動的遊戲角色,去幫助玩家獲得更好的身心健康。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天堂島」,靈感來自於行為療法; IRL 健康活動推出為用戶解鎖遊戲內獎勵。開發人員開始將游戲作為治療方法進行推廣;美國公司 Akili Interactive 的 EndeavorRx 是一個目的在於治療兒童多動症的遊戲。

這種趨勢也開始影響硬體、遊戲周邊和遊戲環境的產品設計和開發。

翻譯文章原文:點此

結語

科技的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的進步雖然帶來了更便利的生活品質,卻也讓人們產生出與過去不同形式的健康問題,而更多的是在心理層面上,這也是近年聯合國正積極呼籲大眾所要重視的。

《2023年主要&未來消費者的洞察趨勢》白皮書不僅僅是在提供未來市場的走向,更是再提醒著我們,全球處於互聯網時代、經歷疫情大地震的消費者正尋求著渴望能得到更多心靈上的安撫,虛擬社群、氣候焦慮、精神世界寄託,做好準備吧,2023年的消費趨勢將與過往都不同!

翻譯: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相信每位創業家在創始之初,對於自身商品的規劃,必定極力追求至高的品質,期待透過產品或服務的優勢,成為業界之首、打響市場口碑。

但現代豐富且透明化的資訊量,使得市場裡不再只有「最好」的商品,而是更多「更好」的販售方案。這些世代轉變的因素,也促使著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品牌脫穎而出的成功要件,除了提升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還有什麼未曾發現的盲點呢?

從「產品思維」轉化為「市場營銷思維」

在過去以「製造業」為主的市場時代,衍生不少優秀的企業,帶著優良的產品或服務,立下雄厚的產業根基。

然而,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社群軟體的出現,許多消費者不僅因此改變了生活模式,企業搜集消費者的行為輪廓,也相較以往變得更加清晰。這樣重大的市場轉變,也催化許多品牌主找到突破的契機:開始學習思考如何站在消費者角度,重新策劃銷售方案。從過去的「產品思維」,轉化為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的「市場營銷思維」,藉由個人化的銷售服務,和使用者開啟嶄新的溝通方式。

設計思考五步驟(Design Thinking)

想更貼近使用者的中心思想,去設計更符合需求的產品或服務?或許「設計思考」能幫助我們更了解使用者需求。

「設計思考」是由美國知名設計公司IDEO創辦人—David Kelley,在擔任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院長時,融合過去使用設計思考角度解決問題的經驗,所設立而成的一門碩士學程。而IDEO的執行長—Tim Brown,也曾在哈佛商業評論用「以人為本」的核心思維,去定義設計思考的學理。經過多重的演變與修正,設計思考共精萃為五個步驟:

  1. 同理(Emphathize)

重視使用者需求及痛點透過觀察、聆聽、接觸及訪談等方式,深入體會使用者心境,親自感受及挖掘他們所面臨到的問題,進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1. 定義(Define)

透過第一個步驟感受使用者的痛點後,接著是分類、簡化定義使用者的實際需求。例如:使用者在逛街時,手上有大包小包的提袋,如果這時的他想外帶一杯飲料,他的需求會是什麼?

若我們用一句話去定義這位使用者的需求,有可能會是:「他需要一個袋子」或是「他需要一個飲料杯提袋」…等。

  1. 發想(Ideate)

在發想的步驟環節,先將方法「可行性」拋諸腦後,不用擔心想法遭受批評,我們可以盡量不設限地想像、丟想法,若此時是多人共同腦力激盪,也更能促使結果有多元的發展,排列出多樣化的製作原型。

例如延續上一個步驟的情境,我們可以大膽地發想:「提供一位司機協助接送」或「安排一位飲料服務生在旁拿著飲料」…等天馬行空的想法。

  1. 原型(Prototype)

有了發想的創意元素後,接下來是設計一個原型。原型可以是一項半成品,通常會用較低的成本,或是方便快速修正、不怕失敗的草圖呈現。正因原型不擔心無數次的來回調整,也更能將其優化至理想階段,目標將效果盡可能地貼近完美狀態。

  1. 測試(Test)

最後,我們透過測試階段,確認團隊設計的原型或解決方案是否能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經由重複校正、改良,直至完成一件能有效改善使用者痛點的理想設計。

總結

若過度將焦點放在產品或服務本身,就有可能因此忽略使用者真正的需求而陷入膠著與迷惘,但藉助設計思考五步驟的學理,透過同理心,感受及定義他們的真實心聲,協助品牌用不同的思維角度去體會使用者痛點,這麼一來除了能設計出更接近使用者需求的產品外,還能幫助品牌內部團隊發表及整合靈感,為品牌一步一步帶往以人為本的服務優勢。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我們在《2024未來消費者:消費者情緒》一文中討論了有關2024年未來的消費者情緒,本篇文章將延續主題,深入探討這些消費者被進一步描寫的輪廓長相,期待能為接下來的季度提供參考、做出應對。

消費者輪廓

WGSN將消費者情緒更近一步的精煉產生成了『消費者輪廓』。

  1. 掌控者
    歷經幾年的不確定性與生活變革後,掌控者依賴著一致性作為生存機制。
  2. 連接者
    他們厭惡喧囂文化,但並非是懶惰成性。連接者決心改寫創業和部分生活規則。
  3. 回憶製造者
    後疫情時代的內疚與懊悔,正逐漸轉化為整頓生活、重新定義家庭的來源。
  4. 新感官主義者
    別誤會了——這些新樂觀主義者們並沒有躲在VR科技後頭,事實截然相反。

01——掌控者

身處於數據煙霧中對生活變化感到不知所措與厭惡,掌控者希望透過非摩擦經濟來取得控制,以及保持工作與健康相互平衡,尤其X世代更希望能掌控一切。

歷經幾年的動盪與重大改變後,掌控者已建立起一致性的生存機制。研究顯示,不確定性比知道壞事會發生還令人們倍感壓力,原因顯而易見便是需要控制感。

人們在對應不可控的事物時能做的有限,而掌控者也會在2024面臨同樣的挑戰,那就是該如何掌握住對生活的控制。而無論好壞,釐清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能有助於掌控者們率先做好準備,在混亂之中獲得控制權。

X世代的人們更甚。這一代的人們曾以垃圾搖滾、暴女(Riot grrrl)、藐視權威而出名,如今雖規模不大卻相對強勢的X世代們正掌控著一切,且具有相當強烈的控制欲。X世代為40-50多歲左右,大多擔任著高階主管,身上有著重責大任或是身為一家之主。2019年發布的發布的世界500強公司榜單中,有68%的美國CEO便是屬於X世代,而這個數字依然會持續成長。

不確定感對於這一群人來說並不陌生,但掌控者們在踏入新的階段時,混亂不再是動力而是生活的破壞因子。

02——連接者

連接者反對忙碌成性的文化,但絕非是因為懶惰。這類人力於探索合夥的生活方式(如共同購買和訂閱),也很敢於辭掉工作,重新界定成功的意義。

年經一代的族群生育意願越來越低,相較之下他們更願意選擇室友而不是談戀愛,跳槽或辭職的比例也創下新高,與此同時,經濟學家、行政部門和新聞機構紛紛報導指出,由於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力不足,經濟市場也隨之低迷。實際上,眼下的社會正處於價值轉換的十字路口,社會服務缺漏、通貨膨脹、低工資水平等問題急需解決。對於連接者來說這些是雪上加霜。過去的經濟危機往往是『創造性破壞』時期,將勢必催生出全新的理念與經營模式,對於連接者而言這反而是創業的大好時機:2021年,美國的商業許可申請量創下了新紀錄140萬份,同一年,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第三大創業生態系統。

然而,可能會產生最大影響的是這一群體所創造出的新工作、生活模式。

03——回憶製造者

在2024年,回憶製造者相會簡化社交與工作狀態,投入更多的時間來提升自我,他們將會開始關注於當下、不再執著於完美。

歷經疫情的巨變後,我們已邁入了最艱難的時代,並試圖充分利用時間的價值。對於回憶製造者而言,應對機制能將自己封存在過去,因為曾經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許多人會把過去當做眼下生活的喘息機會,後悔與內疚常常會湧上心頭。防疫期間人們也會質疑自己的生活選擇,進而產生懊悔的情緒。

曾經的情緒壓力讓這群人想要彌補曾損失的時間,甚至是損失的回憶,而研究表明記憶的塑造會受到壓力的影響,這代表人們會隨著時間而失去記憶。

2020年8月,《心理創傷》(Psychological Trauma)雜誌發表了一篇標題為《新冠疫情之下愧疚、羞恥與精神傷害的治療模型》(Model for Treating Covid-19-Related Guilt, Shame, and Moral Injury)的論文。文中指出「在疫情之下,處於道德困境會帶來極度的痛苦與累積性壓力,可能是導致愧疚和羞恥反應的壓垮性因素(儘管實際的發病率在一段時間內不得而知)」

04——新感官主義者

作為典型的多面向消費者,新感官主義者渴望兩全其美,也就是用虛擬錢包購買實物、同時在現實生活中感受VR。他們正在推動線上與線下的病毒式傳播,2024年準備好接受新感官主義者的能量吧。

在部分消費者還在衡量時,新感官主義者已經領先TikTok的潮流,這個群體是典型的多面向消費者,他們會在用餐時選擇使用加密貨幣付款、會利用元宇宙獎勵購買實體商品,也會投資相關NFT作品展示在家中。新感官主義者們不排斥科技,反而是對其抱有無限期待。

患有科技恐懼症並不是新的現象,人們曾一度逃離電力化世界。在19世紀,當時的社會因為擔心腳踏車會有不良影響,便編造了虛假的疾病來阻止婦女使用。我們在朝著全新科技發展的方向走去時,最重要的是必須記住科技是有其價值的。

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Erik Brynjolfsson與同事創建了一套捕捉虛擬商品貢獻值的新基準措施,其中的數值由在線調查數據(詢問人們對於各種虛擬服務的重視程度)計算取得,被稱為GOP-B(B代表利益)。而計算結果表示,2004年以來美國的消費者從臉書上獲取了約2250億美元的巨大價值,而維基百科則是420億美元。

區塊鏈風險投資公司Eden Block的創始者兼管理合夥人Lior Messika曾表示「Web3.0象徵巨大的社會變革,極具創新與價值力,當我意識到我們正處於技術驅動的文化革命中時,我一頭栽了進去而不是避之不及。」

翻譯文章原文:點此

結語

2023年即將到來,而這份白皮書提及的2024年也不過是僅僅一年後,時間是公平的,無論是再大的企業品牌都得在同樣的期限內想出完整的未來規劃,如此一想,或許緊張感就能夠降低許多。

在2022年的尾聲,我們迎來了口罩解封,雖然還不是完全的解除但至少現在走在寬敞的大街上不必再遮住口鼻,這無疑是代表我們度過了後疫情時代的某個階段,但可別就此安心,疫情的影響依然持續在發酵,誰也無法就此宣告肺炎已不再是全球的最大威脅,人們依然得在稍微放鬆之餘小心應對,慎防任何可能的小小火苗。

相信對於許多品牌來說,他們也不敢認為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疫情時代的市場方程式,而這份未來消費者白皮書或許就能透過一些不同的觀點給出協助。疫情無疑影響了消費者,但品牌也正在被這些消費者影響,唯有看仔細兩方的腳步,才能持續在這個仍然動盪中的時代持續創造價值,我們也隨時歡迎您踏進晨意的大門,共同討論面對更多挑戰。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經過多年的工業、技術與社會的快速發展,2024迎來了一個重新建構的時代——與我們自身、我們的工作場域以及地球。

在這份新的白皮書《2024未來消費者》中,我們探討了新的關鍵消費者的情緒面與他們的概況簡述,還有品牌若想贏得人心與市場所需的行動要點

我們的全球專家使用了WGSN’S獨家的STEPIC 系統,檢視社會、技術、環境、政治、產業和創造力上面的變化,以確定那些將能推動消費者情緒的因素。

以下是白皮書中提及的關於消費者情緒的擷取片段,以及他們對於品牌來說未來兩年間的意義。

01——未來衝擊

一種受到社會與技術快速變化而產生的痛苦感受。

在2024我們將看見萬物網(Everything Net)的曙光——物理和數字世界之間的界線將在日益循環中逐漸模糊,這對於元經濟學(Meta-Economies)的發展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希望,但此類影響日常生活的快速技術變革總是會引發人們的焦慮症,而這種不安情緒便是「未來衝擊」。

02——過度刺激

情緒混亂與長期駐留於線上網路的生活方式讓我們的感官瀕臨極限狀態。

疫情造成了一場「感官革命」,隔離、不斷變化的工作模式還有社會習慣迅速改變了我們用感官接觸世界的方式。隨著數字化以及社群媒體、電子商務、娛樂活動、遊戲和實況技術的興起,事實上人們比以往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但缺少了接觸,其他的感官元素也在隔離封鎖後變得更難應對,比如噪音與人造光等等,這種通常會持續數十年或數百年的快速變化正在當下對人們造成了「過度刺激」。

03——悲劇樂觀主義

作為有解毒劑的「毒性正能量」,這種心態提供了一種更現實的生活態度。

相關人員在研究創傷後成長發現,人們能在艱困時期中積極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導致成長的並不是創傷事件本身,而是人們面對事件的處理方式。悲劇樂觀主義將在2024勢在必行,許多人將會被「應對文化」所淹沒,並且害怕回歸不再符合他們期望的正常狀態。

人們正在尋求自我照護——超過兩百億的人在抖音上觀看 #selfcare 的影片,並且有超過6千萬的 #selfcare 貼文發佈在Instagram上。根據 WGSN TrendCurve 的數據指出,人們的壓力與焦慮在疫情期間達到了巔峰。

04——敬畏感

擁抱近年來不斷被擱置的驚奇感受。

敬畏感不僅是幾個世紀以前人們為生存所需、也是未來成長的必要工具,尤其是在試圖重建美好之時。這是一種混合了恐懼與驚奇的情緒感受,但由於被拿去換取穩定感、生存感與肯定感,近年來不斷被人們所擱置忽視。

作為一個情緒集合體,敬畏感能幫助縮小自我、放大格局,在2024年,敬畏感將會成為碎片化時代(A Time Of Fragmentation)的重要連結紐帶。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品牌與消費者的需求和願望能保持同步與一致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2024未來消費者》白皮書強調了當前所需採取的行動,以確保品牌持續推出消費者會優先考慮的產品。

翻譯文章原文:點此

結語

不知不覺時間已來到了2022年的尾聲,很快我們將又迎來新的一年,而對於大多謹慎出名的企業品牌來說,若要做出重大改變,那即便是一整年的準備時間似乎也不怎麼夠用。

疫情對全球的衝擊我們有目共睹,而許多產業第一時間的應對以及能稱得上是果決的轉型改變我們也有所見證,在這場後時代延長賽中,如何不斷去因應外在環境與消費者習慣的變化,找出突破點快速行動是全球品牌共同的課題。

這份《2024未來消費者》白皮書除了是整理出接下來的關鍵消費者以外,更是提醒出時間的緊迫與重要性,若品牌只是拘泥於過去的經驗而忽略了大環境正不斷進行式的衝擊改變,就極有可能被競品超前甚至拋在後頭開拉差距,需時時謹記在掌握消費者面向的同時還必須緊接著能做到消化、整理、行動,隨時做出反應去迎合這個挑戰性只增不減的無情市場。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提到台灣走向國際的知名品牌,想必會想到華碩、宏碁、捷安特、美利達……等;而近年來,台灣也出現不少新興的品牌,以成功之姿邁向世界,將品牌國際化,如鼎泰豐、日出茶太、NARUKO牛爾等,跳脫以往視台灣為「代工王國」的刻板印象。

成為跨境品牌對於許多企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卻可能因為人力、商業模式或行銷策略等原因,遲遲無法有效進展。

這一篇文章,讓我們一起深入認識「跨境行銷」,思考如何佈局品牌的跨境策略吧!

為什麼想做跨境行銷?

「跨境」簡單來說,就是將企業本身的商品、服務及品牌走出海外、「賣」向國際。

對企業而言,不僅能開拓更廣大的銷售市場、提升交易量,還能減少中間貿易商成本,並將品牌形象打入不同的場域,讓企業發展具備更廣大的可能性。尤其在現代幾近「無國界」的資訊透明度,實現跨境行銷的潛力較以往更加強大,也讓不少企業蠢蠢欲動。

成為跨境品牌的準備

有心想進駐國際的企業,除了需掌握品牌自身優勢,研究各海外市場、民族特性等,還需充分了解各國貿易法規、稅務計算及特殊限制,是一項得從經營心態、觀點格局及內部組織操作策略一一調整的品牌變革任務。

關於成為跨境品牌的事前準備,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點著手進行:

(圖片來源:食尚玩家

一、品牌的賣點與商業策略

想將品牌的產品或服務銷向國際,清楚自身的優勢及商業策略是首要步驟。

以台灣手搖飲的知名老牌—歇腳亭Sharetea借鏡,其跨境的商業策略有別於多數台灣手搖飲品牌,他們不擠身於「海外華人市場」的紅海之中,反之鎖定「非華人商圈」。

歇腳亭Sharetea的跨境佈局首先駐足堪稱國際城市的「香港」,藉由從各國消費者前往當地的接觸機會,提高品牌能見度;在創下成功模式後,歇腳亭Sharetea轉而望向國際市場,鎖定具消費意願及品牌忠誠度高的「美國」,並以穩健的步調逐步拓展美中南部、東岸等地,創造海外珍奶奇蹟。

(圖片來源:HH 草本新淨界

二、當地的文化與生活習慣

雖然科技縮短國與國之間的距離,但每個國家仍保有不同的民俗特色及生活習慣,因此在步足海外市場前,應深入瞭解甚至訪查當地文化、節慶、消費習慣等細節,以此提高當地消費者對外來品牌的接受度。

以台灣女性私密保養品牌—HH草本新淨界為例,在創立半年內就定下跨境的決心,並仔細研究各國大型賣場及相似競品,最後率先鎖定對台灣商品接受度高且華人眾多的星馬地區,探查當地消費習慣,做出在地化經營的行銷策略。

在站穩星馬區銷售腳步後,HH草本新淨界進一步拓展至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版圖,成功擄獲海外消費者的喜愛,創下亮眼的銷售成績,並於五年內成功將產品銷售東南亞五大國家。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三、合適的跨境行銷策略

除了自我了解與研究市場的準備,想打造成功的跨境品牌,規劃適合當地的行銷策略是能幫助品牌加快與海外市場溝通的語言。

我們可以透過設計當地專屬的產品包裝,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及討論度,例如可口可樂於各國推出不同的限定瓶,不僅能活化全球各地對於可口可樂的品牌形象,還能創造「蒐集控」的銷售商機;或是藉由符合在地媒體宣傳策劃,提升海外消費者對品牌的接受與認知度,例如台灣自創包包品牌—ROBINMAY,不僅透過邀請ELLA陳嘉樺作為品牌代言人創造高度曝光量,還置入台劇《俗女養成記2》,透過戲劇將產品印象行銷海外。

結語

成為跨境品牌,踏入全球市場之爭本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再加上這幾年疫情的影響更是改變了市場生態,因此除了得先將品牌定位清晰化、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外,也須做足上述準備,借鏡這些本土跨國案例回頭並重新檢視自家品牌,找出所欠缺亦或是能改進達到更好目標的途徑,才能迎向更廣闊的商業機會。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與COVID-19病毒已共處三年,從最初封城、隔離、物資搶購的焦慮恐懼,至今日即將迎來「0+7」逐步解隔及漸漸處之泰然的情緒轉變,新冠肺炎不僅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不少我們的心境。

以行銷的角度來看,民眾的生活習慣、購買產業類別等消費趨勢,也因這場全球之疫,產生巨大的轉折,而我們面對後疫情時代的來臨,又該如何把握機會,扭轉商機或再創品牌高峰?

讓我們一起透過這一篇文章,洞察市場變化,思考未來的品牌策略吧!

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趨勢轉變

凹豆咖(Outdoor)

一、休閒旅行及戶外活動熱度大幅提升,「凹豆咖」正夯!

隨著疫情趨於穩定、疫苗覆蓋率提升,在無法出國的情況下,相信不少人這兩年安排許多「國旅」,特別因台灣的地形優勢,幾個小時的車程便能「上山下海」,感受台灣之美,不但培育出不少喜愛泛舟、露營、潛水等戶外休閒活動的「凹豆咖(Outdoor)」,也帶動戶外用品的消費趨勢。

這幾年的台灣市場,就推出許多戶外用品品牌,如樂衷分享生活、保持真實溫度的AMOUTER 戶外人;擁有20年布料生產開發經驗的紡織公司所成立的Owl Camp;及知名超級馬拉松探險家林義傑所創立的品牌—SUPERACE等,戶外用品的產業趨勢不僅到了百家爭鳴的狀態,甚至還推衍舉辦台灣戶外用品展覽,再再顯示升溫的商機熱度。

黑沃咖啡AI智慧咖啡販售機
——相片來源:AI HUB

二、宅經濟發展更加純熟,「零接觸」商機蓄勢待發!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待在家裡的時間比過去更長了。在這幾年的馴化下,我們已逐漸習慣「不出門」的購物模式。外送平台分擔了餐飲店家的經濟壓力、影音串流平台消化部分電影院觀影人潮、電商平台取代實體店面等網路購物趨勢,宅經濟在無形中透過數位科技融入我們的生活點滴,也促使不少品牌發展「零接觸」的產業轉型。

例如黑浮咖啡品牌獨創利用AI智慧關鍵技術,結合專業的咖啡師團隊,共同調配「黃金比例」,研發出全台第一個用牛乳製作的「智慧咖啡販售機」,打破過去需由「人」沖泡咖啡的既有印象,不但是數位轉型的起始點,也是打開「零接觸」商機的案例亮點。

LINE PAY
——相片來源:LINE官方

行動支付趨於主流,品牌端精準整合會員數據

「你有LINE PAY嗎?」這句話相信我們一定不陌生!

Apple Pay、Google Pay、百貨新光三越的Skm Pay,以及今年全聯九月上線的「全支付」…..等品牌接連推出電子支付,讓消費者透過手機便能完成付款,除了加速付費流程、優化購物體驗並減少接觸外,還可以享有點數或現金回饋等優惠;而對於品牌端來說,則可以透過整合民眾的消費紀錄,深入了解其輪廓並分析會員數據,呈現雙贏的消費趨勢。

以「全支付」為例,全聯與140個通路異業聯盟(如屈臣氏、台灣大車隊、錢櫃PARTY WORLD、王品集團…等等),串連全台10萬據點,打通購物、生活、餐飲至線上商城等領域,使支付生態圈更為擴大,同時共享品牌間彼此的消費族群與會員,為日後數據經濟搶下優勢。

後疫情時代的反思

疫情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不可控的威力,雖然挫敗許多產業經濟,也曾讓我們對生活備感壓抑,但歷經這三年,也強化了民眾韌性及啟發市場創意,同時認知到「改變」的重要性。

透過觀察消費者行為、市場趨勢變化及科技技術的演化,我們可以時刻反思品牌哪些核心原則不能變動、哪些環節須立即調整、哪些策略應開始著手準備,晨意品牌設計也隨時準備好迎接所有挑戰,與您一起掌握致勝先機,正向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戰局。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不論你的角色是業務、行銷、產品經理或是老闆,可能時常聽見一個問題:「你的TA是誰?」。我們心中或許可以下意識想像出目標客群的雛形,但你是否能「詳述」他們的輪廓、喜好或特徵呢?

如果此時的你,對於描述TA還有些遲疑,不妨嘗試設計一個「品牌人物誌Persona」,協助我們更了解品牌的目標客群吧!

什麼是品牌人物誌?

品牌人物誌是一個既「虛擬」卻又「真實」的角色。

品牌端在進行對話前,會先想像出一個或數個虛構人物,並賦予他們許多現實生活中存在,且符合品牌定位的輪廓條件,如同產出一份顧客的身家調查資料,上面會清楚記載客戶的基本資訊、外在特徵、生活習性…等,進而讓品牌能具體描述的TA的人物手冊。

為什麼需要品牌人物誌?

即便同樣為25歲的女性,經濟收入、家庭背景、興趣喜好等細節輪廓一定各有所別。因此,若只是用性別、年齡、居住地…等基礎資料去分類目標客群,會稍顯粗略且無法即刻找出對頻的溝通效果,甚至可能盲目地投入大量時間及金錢,效果也不如預期。

透過擬定人物誌,我們可以深入分析品牌想主攻的消費群眾,並標記人物的特色標籤,設計出他們會引發興趣的產品或服務;還可以因應社群「以人為本」的媒體特性及大數據行為分析的數位趨勢,規劃出能產生共鳴的社群內容、行銷活動或宣傳方式,讓團隊夥伴可以省去不少測試成本,策劃出精準的溝通內容,是一項對於品牌極為重要的行銷策略。

如何製作品牌人物誌?

規劃一個品牌人物誌不需想得過於複雜,可以想像自己是一位身家調查專員,或是電影角色的編劇,試想寫出一個角色的人物介紹,會從何處開始剖析、描繪?或是以自己為標的,如果要介紹自己,會從哪些面向開始著手?

我們可以利用下圖的人物分析表,為品牌勾勒客戶人物誌吧!

能代表此人物的一句話:

第一步可先大方向設計某類TA的代表標語,並接續延伸出以下項目。(例如:重度網路成癮的OL女性)

基本資料:

出生年份(設定出生年份除了可以知道年齡以外,還能參考出他們的生長背景有哪些特色、成長共鳴)、性別、居住地、教育程度、感情狀態、子女、經濟收入、興趣喜好、價值觀(生活、工作、感情)、是否有養寵物等。

工作概況:

職業、職位、職涯規劃、公司規模、所屬團隊組織、專業技能、工作時段、休假模式(見紅休或排休)、應酬頻率、紓壓方式。

生活模式:

交通工具、飲食喜好及習慣(自煮或外送族)、租屋或置產、生活娛樂、社交方式、每日使用社群平台的時間、日常花費配置(每月預算XX比例在日常所需、XX比例在治裝、XX比例在社交…等配置)。

與品牌的互動關係:

新舊客、購買次數、累積消費、回購頻率、品牌忠誠度、社群黏著度、是否願意留下評論、是否願意分享親友購買等。

抓住品牌人物誌重點

品牌人物誌的設計重點並非產出一個完美的顧客輪廓(例如回購率強、經濟收入極高又願意主動推薦品牌的天使客戶),而是需以自身的品牌定位作為發想核心,在足夠瞭解自己的前提下,延伸描繪目標客群;而品牌人物誌規劃的越詳細,我們越可以從中找出與目標TA溝通的時間點、切入痛點及內容共鳴,打造出量身定做的品牌行銷策略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透過上一篇《品牌標語攻心術,用口號來讓消費者對你過目不忘!》 我們認識到標語賦予牌策略的力量及設計的成功秘訣,它不僅能代表品牌核心,還能讓消費者對我們快速產生連結、反覆傳頌。

除了過去流傳已久的經典品牌Slogan,近年來,市場也不斷出現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穎標語。

這一篇文章,我們將品牌標語簡易分為四大類別,透過這些頗具特色的標語案例,或許能激發一些創作靈感,為自己的品牌想出與眾不同、千古流傳的Slogan!

一、品牌名融合在標語內,加深品牌印象

二、表現品牌個性,帶來強烈形象感的品牌策略

三、蘊藏品牌想傳遞的服務理念或產品特色,提升市場差異性

四、透過「旋律」增強記憶度的品牌標語

若將品牌擬人化,品牌標語如同品牌的「口頭禪」,其中傳遞出的不僅是簡短的「自我介紹」,更是能蘊含許多深意及品牌策略。雖然現今市場每天都有更新的品牌出世,但最後能留下且深植人心的往往都是具有強力傳染性品牌標語的品牌,如果你也還在為自己的品牌標語苦思,不仿參考這些出眾的標語案例,也期待你與我們分享交流別出新意的品牌Slogan喔!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在設計好銷售產品或服務,開始思考「目標市場」在哪時,有些品牌主在這個階段卡關許久,對於市場定位毫無頭緒;有些則擬定出一個模糊的市場輪廓就匆匆上市,用運氣、時間及成本和市場「對賭」。

每個進入市場的商業模式或多或少存在風險,但絕對不是一場賭局。當銷售結果低於期待值,或許並非自己的商品不夠好,而是可能沒有放在對的市場販售。就像一件號稱能快速升溫、持久保暖的大衣,放在低緯度地區中販售必定比不上在高緯度國家的銷售量。

這一篇文章,我們將透過時常耳聞的「STP分析」,深入瞭解市場細分如何進行、市場區隔有哪些評估方式,及市場定位的意義及行銷策略,為品牌找到真正適合的舞台發光發熱!

STP市場分析三步驟:

第一步:「Segmentation」市場細分

市場就像一個綜合口味的大餅,在我們準備好食用前,應先了解個人體質(品牌定位)及大餅內容物(市場),將每種口味放進不同的盤子中,讓選擇更加快速及準確。

初步的市場分割,可以從消費者基礎資訊開始統計,例如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收入狀況等。藉由市場調查、訪談、大數據及統計分析等工具獲取消費者資料,有助於快速切割大方向的市場規模。

接著,我們可以從其生活背景、型態、價值觀及行為模式,將各個客群貼上不同的標籤,並進一步研究其輪廓、需求與習慣等資訊,例如休閒娛樂、人生追求目標、個人價值觀、購買習性等。藉此幫助我們更貼近目標市場,以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第二步:「Targeting」目標市場區隔

將市場細分出各個區塊後,我們便可以開始找尋最符合需求性的目標市場,並針對該市場規劃行銷策略及市場定位。

而我們如何評斷該市場是否合適?以下三點可做為參考評估的條件:

  1. 市場規模與需求量:市場規模是指具有需求性的潛在顧客數量,藉由計算其總量,可幫助品牌端初步預測產品販售可行性及產量,並評估消費族群是否足以支撐品牌成長,進而影響市場選擇。
  2. 市場飽和度與發展性:調查同類商品是否在該市場過度飽和、競爭激烈,以致於造成價格低迷而獲利不高。
  3. 市場與品牌未來關係:除了了解市場現狀外,我們也須重新檢視市場與品牌的短、中、長期經營目標是否吻合,避免陷入因品牌策略調整而不斷變換市場的風險。

第三步:「Positioning」市場定位

當我們完成市場區隔、鎖定目標市場後,第三步便是行銷策略的重頭戲—市場定位。

你將以什麼形象出場?你將是什麼個性的角色?你將展現什麼行為特色?在這個階段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品牌及產品本身,找出市場差異性及記憶點,讓品牌初衷與消費者產生緊密連結,在目標市場中站穩腳步。

我們可以利用品牌建置步驟,擬定傳達價值的行銷策略也可以設計行銷4P組合,洞察市場及消費者心理,從產品、價格、通路及促銷四大面向更加瞭解產品定位。使市場定位更加完整及全面。

總結

把產品放在市場中開始銷售不難,難的是我們如何選擇並評估出正確的市場。或許有些品牌主會認為:「我想找到規模最大的市場,研發出每個人都想購買的商品!」。然而,現實告訴我們的事實是:「我們無法被每個人喜歡,就像產品也無法滿足每個人」,若一心只先想著要打造『人人都喜歡』的產品或服務,恐怕很容易就會碰壁並陷入迴圈當中、逐漸迷失方向。

STP分析雖然只有三個步驟,但每一個環節分析得越深,就越能幫助自己認識自家品牌及消費者,並進一步描繪出清晰的品牌樣貌及有效的溝通內容,最終找出正確的市場用力站穩腳步,將品牌從中心向外推廣出去。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你知道你的產品主要販售的對象嗎?

你知道你該選擇哪些通路上架商品嗎?

你知道你的行銷活動該設計什麼樣的內容,才能有效促進成效嗎?

若上述的三個問題無法反射性地回答出來,或許我們可以從「定義目標客群」及「消費者分析」獲得一些方向及解答。

定義目標客群為何那麼重要?

品牌若對於自己的目標TA輪廓定義不清,或是未能找出準確族群,可能會發現在執行行銷策略時,不知該從何下手,或因內容空泛而未能有效引起消費者共鳴;此外,也有可能因客群鎖定過於廣泛,而需投入大量資金及資源來進行品牌溝通。

因此,透過定義目標TA、掌握他們的行為與習慣,能讓品牌少走一些冤枉路,並帶來以下好處:

好處一:溝通內容裡外一致,更有機會留下品牌記憶

明確定義目標客群輪廓後,在進行品牌視覺設計、規劃社群經營主題、行銷活動至挑選網紅名單…等層面時,會更有方向且具一致性,為此有效誘發TA興趣、留下品牌記憶度。

好處二:減少成本浪費,聚合資源並集中發揮

了解品牌消費者的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常出沒位置…等,我們將更清楚應該選擇哪些溝通工具,才能將資源集中化,藉此降低預算、人力及時間成本的浪費。

好處三:貼近消費者需求,使品牌產生信賴感並追隨

當我們理解消費者並妥善運用其痛點,便有機會策劃出更貼近需求的行銷策略,進而使他們對品牌產生依賴感,甚至成為長期追隨的忠誠顧客。

用五個步驟來進行TA定位

理解定義目標客群的效益後,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五個步驟進行目標TA的定位:

步驟一:確認品牌定位

在劃分TA前,先別急著從消費者開始分析,我們應先回到品牌的核心根本,才能在設定目標對象時,打造穩健的溝通之道。而透過確認品牌定位,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檢視自己及市場,也是作為定義目標消費者的首要步驟。

建議參考文章:《讓品牌走得遠—5步成功做好品牌定位!》

步驟二:找出品牌與TA的連結

品牌定位如同溝通的起點,讓我們清楚自己的價值、差異與市場需求;而品牌與目標對象的連結性,就像彼此之間的橋樑,通過它我們將更可認知到產品或服務特點,能滿足哪樣類型的消費者,進而在找尋關鍵TA時更有頭緒。

步驟三:設定人口條件

對於品牌本身及產品充分瞭解後,接下來便可利用基本的人口條件開始大方向界定目標對象。例如年齡、性別、區域、經濟條件、社經地位….等。

步驟四:列舉特徵與習慣

基本的人口條件有助於大區塊地切割市場,然而即便是同性別、同年齡的客層,通通納為目標對象其實不夠精準。因此,下一步應對TA的輪廓特徵、生活習慣、購買行為、價值觀…等進行延伸調查與研究。

例如同樣為18~24歲的女性,喜歡簡約還是夢幻風格?習慣在網路購物還是實體通路?主要消費的時段?細細拆解後,則會歸類出各類不同的客群,也讓我們的溝通方式更能投其所好、有效進行。

步驟五:設計品牌人物誌

整理前四個步驟後,目標消費者的形象已越來越明顯,最後一步,我們可以為目標客群設計「品牌人物誌」,詳細且具體地列舉出他們的外在條件、生活習性、心理特徵…等,找出未來的主要顧客,使行銷劇本更加完整。

定義品牌的目標客群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能藉此知道該向誰溝通、更精準的投放資源,從而將品牌特性、產品優勢深深植入「對的人」心中,省下可能繞遠路的時間成本。時下特別在強調「個人化服務」、「以人為本」的現代市場,競爭可以說是只會更加激烈,於是若能讓目標客群輪廓越清晰、品牌方越懂得換位思考,便越是可以規劃出符合期待的行銷內容、強化品牌溝通效果,達成品牌方與目標客群雙贏的成效。

若還想更近一步了解自家品牌的主要客群或是對於定義上還有疑問,歡迎您隨時敲響晨意的大門,我們非常樂意與您一同在早晨的茶與咖啡香中聊聊更多,攜手帶領品牌深植在地、走向國際。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B2C零售是市場中較常見的銷售模式,大至知名品牌,如APPLE、SK2、百貨公司,小至街邊小吃店、市集攤販、網路電商…等,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對象為消費者(Consumer),而非企業(Business)。

也正因B2C面對的為廣大的是消費者市場,所接觸的客群皆擁有不同的面貌及習慣,購買途徑也相對多元(如實體店、網路、團購…等),品牌端在行銷策略的設計上,較難做到「以一應全」的執行方式,再加上現代資訊取得日漸容易,B2C的行銷溝通,將需要更細緻的考量,以因應更大的挑戰。

本篇文章,我們將透過台灣三個知名B2C品牌的行銷案例,深入瞭解、學習他們的溝通要點,一起為自己的品牌帶來不同的靈感策略,以有效拉近與顧客的距離。

全聯福利中心:利用「社群行銷」擄獲消費者共鳴

全聯社群案例
圖片來源:全聯福利中心臉書貼文

堪稱地表「超強小編」的全聯福利中心,是各品牌爭相模仿、Follow的對象。觀察全聯在社群的行銷策略,我們可以發現三個核心元素:

  1. 輕鬆自然,貼近生活

全聯的許多貼文,例如「中元普渡」、「繳稅月吃土」…等,皆是運用每個消費者都會接觸到的生活時事來包裝產品,不僅能大幅降低商業距離感,還能獲得粉絲共鳴、提升互動。畢竟社群與官網不同,區別發布的內容,也是能豐富品牌溝通面向的一種方式。

  1. 幽默有趣,無限創意

全聯善用「親民本土化」的內容及素材設計,將日常生活話題,以「看了不禁會心一笑」的創意方式,呈現在貼文主題中,並讓消費者願意進一步分享貼文,拓展品牌聲量。

  1. 內容直接,一目瞭然

研究統計,消費者對於社群貼文的停留時間至多3秒,因此,在社群平台上的內容,最好減少太過複雜的聯想,讓溝通重點在閱讀當下就能被理解,並立即抓住消費者眼球。

總結:社群平台能直接面對消費者,並獲得立即的反饋(如點讚、留言、分享…等),因此更應多加思考有效引發共鳴的主題貼文,讓消費者建立品牌好感,以提升溝通效益。

五桐號:「口碑行銷」創造品牌與產品熱度

五桐號宣傳範例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網

台灣手搖飲產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市場潛力,但相對也是競爭極強的戰場。其中,以「手工凍飲」爆紅的五桐號,產品一開賣,不僅話題性十足,短短兩年間,也以飛快的展店量搶佔手搖界市場。

五桐號的成功,我們可以從品牌的「口碑行銷策略」瞭解學習:

  1. 與大量社群網紅合作,以「美味吸睛」的合作圖文切入市場

五桐號成立之初,就運用多名美食型部落客、網紅,聯合推薦產品,利用吸睛的視覺圖片及個人知名度,讓消費者留下品牌印象,並在FB、IG成功掀起討論熱潮。

  1. 結合深度介紹的影音行銷,讓產品留下深刻印象

初步打下知名度後,品牌也置入不少YouTuber頻道,透過影音的呈現方式,傳遞產品記憶度,並創造消費者味蕾的想像空間,建立更能誘發興趣的溝通內容。

  1. 不定期聯名商品,向上堆疊品牌曝光度

近期的五桐號,也與不同的IP進行聯名合作,藉此贏得更多不同消費者族群的關注,讓品牌知名度有了更多的突破。

總結:口碑行銷在現在B2C的行銷市場中相當常見,但要把口碑的「流量」轉換成「營業額」,需要從人選、曝光時機及廣告搭配方式細細規劃。

可參考文章:《想做網紅行銷?先搞懂這些!:網紅行銷基礎攻略》

One Boy:線上、線下融合的「OMO行銷」

One boy 宣傳案例
圖片來源:鏡新聞

在2020年,有個其實在網路已存在許久的服飾電商快速竄紅,成為大家口中熱切討論的品牌,那就是—One Boy。

為什麼One Boy能短期贏得市場關注度?我們可以他們的OMO行銷策略解析:

  1. 定位明確、強化溝通重點,成功豎立產品記憶

One Boy讓消費者成功記住,不單只是大量曝光品牌,還需加上明確的定位(防曬衣界的法拉利)及品牌溝通重點(穿比不穿還涼),才能聚合各方宣傳資源,做到深植人心的記憶度。

  1. 佈局口碑行銷及實體宣傳,提升品牌質感形象

One Boy不僅找來周湯豪、郭雪芙、林心如、田馥甄…等多位大咖藝人曝光產品,還聯合多位網紅、網美進行口碑行銷;此外,他們也於精華都會區設立大型廣告看板及實體店面,成功提升產品質感,使品牌溝通力更上一層。

  1. 融合虛實廣告策略,強化品牌溝通力道

One Boy的廣告宣傳,想必大家非常有感。不論是Google、FB、LINE等網路廣告,還是戶外的車體、看板廣告,甚至是冠名贊助電視節目…等,幾乎是鋪天蓋地的觸及著消費者,塑造「手機被廣告再行銷,走在街上也能看見品牌」的虛實融合溝通情境,使品牌對話力度更加完整。

總結:雖然並非每個品牌皆有充足的預算,佈局全方位的曝光渠道,但若能巧妙結合實體與網路,策劃「以人為本」的OMO行銷計畫,想必能為品牌進行更深入的溝通,產生更有效的對話。

B2C產業模式

B2C的產業非常多元,每個品牌及目標客群各有所異,因此在進行溝通時更顯不易,甚至時常迷失方向。

而在上文三個品牌案例,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皆懂得合宜地運用各個不同的行銷策略,曝光品牌優勢及特點,使消費者留下品牌印象,不論是社群行銷、口碑行銷,或虛實融合的OMO行銷,皆能拉近與顧客的距離,進行有效的品牌溝通。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過去的我們,或許較常接觸的是「B2C」的經營模式,對企業「B2B」的行銷領域則鮮少瞭解,或是對其產業的行銷手法帶有既定印象。

然而,隨著資訊透明化及疫情衝擊,to B產業的客戶,搜集資料的方法及認識品牌的路徑已和以往不同,企業的經營模式更隨之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若繼續執行舊有的行銷策略,可能已無法滿足市場,甚至造成客群的流失。

那麼,現今B2B產業的行銷策略有何不同呢?我們又該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途徑呢?

在解析B2B的溝通重點前,我們可以透過瞭解B2B之間的互動關係,更加理解制定行銷策略的核心概念。

B2B之間的互動關係與經營模式:

  1. 銷售服務的對象為企業
  2. 購買決策時間及過程較長
  3. 需仰賴業務人員的產品解說及教育

總體而言,B2B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企業,通常交易量及訂單金額較B2C多,採購時間也較長(需花時間搜集廠商資訊,並採納各部門意見,最後進行評比採購),因此在開發維護及行銷策略的建置上,更需要多方佈局,才能建立更強韌的產品或服務信心。此外,企業也須針對「傳播者」(如業務人員)進行完整的培訓,才能使整體溝通更加完整且有效落實。

建議參考閱讀:《B2B及B2C的洋蔥式品牌溝通力》以初步了解溝通基礎

了解B2B之間的經營模式後,接下來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五個行銷策略,來優化溝通品質及溝通內容,藉此與顧客展開深度對話。

  1. 品牌定位目標客群分析

品牌定位及目標客群分析是溝通的起跑點。若我們能清楚自身產品及服務優勢、準確瞭解客群的需求及問題,並清楚他們時常出沒及找尋廠商的途徑,便更能以有效的溝通方式接觸他們,為日後策略立下正確的方向。

  1. 建置官網並優化自然排序

品牌官網如同企業的線上公司門面,特別在網路蓬勃發展的時代,to B的企業更應重視網站的維運及搜尋排名。我們可以藉由以下技巧提升官網質量:

  1. 長期經營內容行銷

品牌的內容可以透過文字(如部落格文章)、圖片及影音(如品牌YouTube頻道介紹產品使用方式),甚至提供白皮書、圖表分析等專業資訊,來進行內容行銷。長期累積優質的品牌資訊,可以讓更多目標客戶能從眾多的搜尋資料裡,快速找到我們並產生印象及興趣。

建置時,可以優先思考客戶們關注的議題並結合品牌優勢,策劃出他們認為富含意義的內容,同時搭配數據分析加以調整,讓我們與讀者培養關係,成為更信賴的夥伴。

  1. 規劃合適的宣傳媒體

現今宣傳產品或服務的方式及媒體非常多元,包含實體廣告、網路廣告、社群行銷及口碑行銷等等。但每個產業適合的宣傳工具不同,能有效觸及客戶的媒體也不盡相同,因此在進行規劃前,需研究客群及各個媒體特性,依據目標計畫選擇合適的宣傳方式。

例如:屬於需求型的產品,可規劃搜尋類別的廣告(如關鍵字、SEO優化等),以利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我們;需要經營品牌形象的企業,可以選擇落地看板、車體廣告,或電視、形象影片廣告;品牌端也可定期寄送EDM,或舉辦研討會、講座等實體活動,吸引更多潛在客群參加,並利用他們的口碑分享,拓展更多品牌聲量。

  1. 重視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及顧客反饋

當品牌已為前半段的戰場鋪好道路後,接著就是業務人員為我們衝鋒陷陣。品牌的產品優勢、使用方式、簽約至顧客關係維護,皆需仰賴他們的專業知識及業務技巧為品牌與客戶建立溝通關係,因此他們的教育訓練也不容忽視。

最後,完善售後服務、重視顧客的實際反饋是深度溝通的最後一哩路,唯有經過不斷的調整、優化,才能讓B2B之間擁有更長久的合作關係。

雖然B2B的經營模式革新速度不比B2C快,但市場的樣貌也正悄悄進行看不見的轉變。若我們在規劃溝通的行銷策略前,能確立品牌核心定位,並跟上消費者的思維與步伐,便更能因應時局,策劃出有效且能深度溝通的執行方案,並在企業達成溝通共識時,強化雙方關係、提升共同利益的層次。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在上一篇《企業永續經營ESG—入門篇》的文章中,我們了解到:氣候變遷、資安與人權…等不同的國際問題,已劇烈地影響著大家的生活,也讓我們開始重視並探究該如何與環境共存,因而誕生由「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責任」,及「Governance公司治理」所組成的「ESG」評估指標,被用來評斷企業永續經營與長期績效價值。

教育領域未來新趨勢—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與目標(ESDGs)

隨著「永續」的議題越顯重要,永續發展已不僅此執行在環境、經濟、社會領域等層面。

2021年,聯合國整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及ESD(永續發展教育),提出針對教育領域的新永續方針—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與目標(ESDGs),將教育與永續發展兩者結合並重新定位,為未來的社會立下更扎實的永續教育基礎,指引著全球能共同努力,成為未來教育領域的新永續趨勢。

台灣如何落實ESG?

台灣於2019年七月,由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提出《台灣永續發展計畫》,甚至加上第18項本土目標(原SDGs為17項):逐步達成環境基本法所訂非核家園目標,展現我們對此國際議題的重視及施行之決心。

為了落實ESG,金管會也於2020年公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以「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營造良好互動管道」、「接軌國際規範,引導盡職治理」及「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商品」等五大主軸,明訂自2023年起,所有資本額達20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皆須依循目標方向,撰寫社會責任報告書,讓ESG數值不再只是一項參考分數,而是能成為推動企業駛向永續經營發展的火車頭。

除了政府單位積極推動永續發展計畫,許多台灣的企業也紛紛加入實行的列車。以下,我們將透過榮獲台灣B型企業國際認證的MIT品牌—茶籽堂及新光紡織旗下品牌FYNE的推行案例,進一步了解具體的施行方式。

(圖片來源:微笑台灣

台灣品牌ESG案例一:茶籽堂

一、「減少、回收、再生」的永續發展理念

以台灣植物為本,傳遞土地美好的良善生活品牌—茶籽堂,為多年來十分關注SDGs的台灣品牌,並設立2021年為善待土地實踐年,期望在2024年達成品牌全循環的里程碑。

茶籽堂品牌創辦人兼執行長趙文豪表示:「永續循環並非僅是單一做法,而是品牌朝向長遠的目標與發展脈絡前進,在符合永續循環的概念下,尋找合適品牌的包材選擇。」用「減少、回收、再生」的品牌概念,貫穿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並在「契作農場、莊園社區、城市店舖、生活產業」的四個面向,照顧農民收入、社區產學教育,吸引異鄉份子回流,並重新關注社區老化等問題。

二、與永續專業團隊REnato lab合作,制定循環永續準則

身在保養品產業,塑料瓶器想必是每個品牌在推行永續發展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茶籽堂將瓶身調整為回收再製塑料rPET製成,比前一代瓶身塑膠用料降低44%,可回收比例提升至100%,預計每年共能減少3,093公斤的原生塑料及7,031公斤的碳排放量,積極展現能善化環境的實際作為。

此外,茶籽堂透過與永續工程專業團隊—REnato lab的合作,系統化地進行品牌永續發展,並制定「循環包材決策系統」,使品牌的永續循環計畫更加升級。

(圖片來源:BEAUTIMOOE

台灣品牌ESG案例二:FYNE—打造「衣物循環鏈」的永續時尚

一、衣物循環鏈,讓時尚接軌永續

作為新光紡織旗下品牌之一—FYNE,是台灣品牌第一個負起回收、分解再製成新衣料責任,也是致力於打造衣物循環鏈的時尚永續品牌。

快時尚雖帶來衣物製造的產能與經濟,卻也衍生過多衣物廢棄物的環保問題,服飾業是僅次於石化業的第二大汙染產業,全球平均一年有9,200萬公噸的廢棄衣物量。

二、回收、分解、再製——建立機制創造環保綠循環

時尚品牌FYNE使用可100%回收的PET衣物,透過回收、分解、再製的過程,讓廢棄衣物有了重新回到市場的機會;並藉由回饋機制的回收方法,吸引消費者將廢棄衣物主動送回廠商。不僅創造廠商及消費者雙贏的局面,同時減少原料使用,做到衣物永續循環,完美結合了環保責任與時尚精神。

現在永續發展已是每個企業都該審慎思考的經營策略,隨著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抬頭,也有越來越多的台灣品牌願意主動投入其中,至今不少擁有不錯的成績表現,以此便可預見ESG在未來的的趨勢與重要性。

然而,企業在推行時,若越來越只注重結果的數據報告、進而忽略永續發展的初衷,最後極有可能無法將其有效地落實在企業的各個環節。若想有效發展執行ESG,應內化為品牌的價值理念,認真有意識的負起對於環保、教育、公平…等社會責任,才能共同使整體環境走向正向循環,成為真正能永續發展並接軌全球的國際綠化企業。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由於現代的資訊量極為龐大,新創品牌也不停湧入市場,消費者或許已沒有時間或耐性去一一認識及記住每一個品牌。

然而,有一個神奇的圖像設計,可以替企業喚起消費者印象,進而與品牌產生連結,甚至激起喜愛與信任感……,那便是—品牌LOGO。

品牌標誌的奧妙之處不僅在於「設計感」,LOGO上的顏色、字體、線條粗細…等皆別具意義,是經由多重考量設計而來(例如品牌定位、目標客群及消費者心理…等因素),深藏著品牌意涵與傳播力量。

而品牌LOGO之所以存在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是因為它不但能乘載著一家公司的經營理念與文化精神,同時也代表著企業識別與價值象徵,更是能讓消費者記住與辨別的重要指標。每一個關於品牌商標的運用與調整,都對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成分。

(關於品牌識別的重要性可深入參考文章:LOGO設計前必讀—品牌商標不可不知!

既然品牌標誌的代表意義如此之深,那為什麼不少大廠老品牌,例如星巴克、樂事、麥當勞…等等,皆存有「更新」自家商標的案例故事呢?改變的原因及效益又為何呢?

此篇文章我們將一起了解三種調整LOGO的原因及其好處,也思考看看自己的品牌商標是否也該做出不一樣的創新改變吧!

1. 因應時代流行趨勢,藉此提升品牌質感

隨著時代演變,潮流趨勢也會跟著產生變化。過去市場流行的風格,對於現代消費者來說或許顯得有些過時、落伍。因此許多品牌會將LOGO進行「商標進化」,將圖像重新微調,甚至大幅修改,讓整體視覺設計更符合時下流行性及美感,一來可以更符合消費者對於視覺的期待,二來也可以藉此升級品牌質感,我們在不少歷史悠久的大品牌,都能看到這樣的調整案例。

案例品牌:「黑貓宅急便」於2021年經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操刀,將品牌經典的黑貓商標做了微調,從大小黑貓的眼睛、耳朵以及四肢細節都不放過,並且拿掉了外框的黑線條,使品牌整體上感覺更加柔和、簡約,而這些改變不僅是整頓了商標,更是象徵了這個陪伴大家21年的老朋友已進入了下一個嶄新的階段。

2. 最佳化商標設計,以增加辨識度

有些品牌商標因當初欠缺全面性考量,可能設計出過於複雜、無法展現品牌記憶的標誌,因此,「簡化LOGO」也在市場吹起一陣熱潮。不論是減少線條、更換圖像,或是重新設計一個簡單卻深富意涵品牌商標等何種方式,都讓調整後的LOGO不僅在印刷上更為方便,還能透過簡化、重點清晰的視覺,增加辨識性,間接提升消費者記憶度。

案例品牌:現已遍佈全台大家小巷的「路易莎」咖啡品牌,在2016年重新定位,讓自家品牌從原先的外帶飲料店一躍成了精品咖啡館,他們延續了原本商標的女神形象,經過設計思考後簡化、淬煉,捨棄舊有的複雜形象,最後蛻變成現今看一眼便即可輕易記住的品牌商標。

3. 需進行演化改革,重申品牌理念

品牌在歷經長時間的演化過程,內部或外部一定或多或少產生一些轉變,許多品牌便會提出商標更新,以重申品牌理念,不但能將消費者印象重新洗牌,還能作為企業突破的一項重要展現作為。

例如有些品牌在成立一段時間後,才出現「明星商品」,進而將產品圖像重新繪製至LOGO裡(如樂事品牌);有些品牌因為發生嚴峻挑戰,須透過LOGO再一次嚴正表達企業理念;有些品牌則想找回品牌初心、回歸傳統精神,因此找回最初的品牌元素,融入至新的商標裡。

案例品牌:「葡萄王生技」再經過多方考量後決心將品牌正式走向國際化,將過去著重「科技、生命、希望」的核心理念,轉型為「科技、健康、希望」,並加入品牌的英文字首以及代表微笑與「G」符號,連帶調整色彩後讓整體形象能更具活力、年輕化的視覺展現。

不論企業想更新品牌標誌的原因及做法為何,最重要的是改變後的LOGO不能失去核心意義—品牌精神、品牌價值及品牌記憶。

品牌商標是作為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永遠的橋樑,它能反映出企業的文化特色,並展現與眾不同的深度,進而樹立領導權威及信任感。適當且適時的更新LOGO,可作為品牌一個新的里程碑,同時象徵新的開端,替品牌接棒延續下一個歷史篇章。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B2B」及「B2C」這兩個名詞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但我們是否曾了解其之間具體的差異?在面對截然不同的客戶及市場,又應使用何種行銷策略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呢?

B2B及B2C最大的差異,可以從企業的運作模式及主力客群做出區別。

屬於B2B(Business to Business)常見的產業類別有:垂直供給的上下游廠商,及水平運作、提供各類產品或服務給企業之間的製造商、代理商和顧問公司等。

它們所面對的客戶通常不會是消費者個體,而是以企業對企業進行交易,且大部分的B2B產業會需要業務人員與客戶進行溝通和說明,同時進行產品教育、簽約流程。因此B2B產業的行銷策略大多會以企業形象維護、建立產品聲量為優先。

而B2C(Business To Customer)的發展類型相對來說就廣泛許多,包含實體商店、網路電商等主要客群為大眾消費者的品牌等。

比起前者,B2C更能直接接觸到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也能更快獲取他們的體驗評價,進而做出應對策略。然而,現代因為資訊透明化、社群行銷蓬勃發展,市場紛紛出現更多的自創品牌,B2C的產業環境因而變得比以前更加擁擠、競爭激烈,所運用的行銷策略也隨之複雜。

B2B & B2C如何有效進行品牌溝通?

既然兩者之間主攻的客群特性不同,就更應在品牌宣傳方式及行銷策略上有所差異並多加研究,才得以進行有效溝通。

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個步驟,由外而內地層層瞭解如何建立B2B及B2C的有效品牌溝通方法:

品牌溝通第一步:品牌定位—瞭解TA及市場在哪

不論是toB或是toC,在設計有效的行銷策略前,應做好品牌定位,才能具體了解目標對象及鎖定的市場在哪,進而決定該用何種方式進行溝通。

這個步驟是影響整體策略的核心關鍵,有了品牌定位,我們才得以認知企業的品牌價值、市場差異及顧客需求,進而形塑出品牌想傳達的訊息及未來的經營形象。

(延伸閱讀:讓品牌走得遠—5步成功做好品牌定位!

品牌溝通第二步:品牌宣傳—分析目標客群關注什麼

B2B因為客群為企業,採購人員通常需要花較長的時間蒐集廠商資料、評估合作對象,他們首要在意的可能是品牌的優質形象及產品品質,因此,建立「信服力」的宣傳方式,可以加強品牌溝通力。例如利用曝光型廣告打響品牌認知度;透過拍攝形象影片、撰寫品牌故事來建立好感度;或是在網站上置入合作案例、分享產業知識等方式,以獲取客戶信賴感。

B2C的TA關注點則會因品牌及產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好比有些消費者關注的是品牌包裝、產品價格;有些是原料成分來源;有些為口碑評論…等等,品牌主便應該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痛點,去設計對症下藥的行銷策略,藉此增強溝通效果。

品牌溝通第三步:品牌經營—建立顧客關係的方式為何

在清楚客群、市場在哪與他們的決策考量後,接著是選擇與他們建立關係的方式並長期經營下去,以強化品牌溝通力。

以B2B來說,企業會希望與顧客之間的關係更為穩定,因此會需要能長期聯繫情感的經營策略。我們可以藉由建立完整的CRM系統,完善訓練業務人員的維繫技巧,使溝通橋樑更加穩固。

而B2C因直接接觸到消費者,我們可以利用內容行銷(如SEO優化)、口碑行銷(如網紅合作)、社群行銷及廣告曝光等多元的行銷策略,為品牌建置完整的溝通途徑,並聯合感染目標客群,創造優質的互動關係。

B2B及B2C是相當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然而,我們卻可以在溝通方式上找到同樣的執行方法。例如兩者或許都會透過廣告帶來品牌曝光,又或者皆能進行社群經營以創造互動效果。

不論運用何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對目標客群及品牌本身有足夠了解,才能使行銷策略建立在正確的規劃基礎,策劃出最符合期待結果的行銷策略及最有效的品牌溝通!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當我們在認識新朋友時,第一個問題常常是「怎麼稱呼?」,就如同我們在接觸新品牌時,第一個了解到的資訊便是「它的名字」

建置品牌第一課:品牌命名

品牌命名之所以被眾多企業所看重,是因為它是一門深奧且富含意義的學問。好的品牌命名不僅能讓人過目不忘,還可以代表著品牌想傳遞的形象、意念,甚至創造出品牌價值及與消費者之間的連結性,使他們透過名字,就能對品牌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台灣常見的在地早餐店品牌「呷尚寶」、夾娃娃機店「夾’s do it」、「茶裏王」…等,皆是利用「諧音取名」的方式以增加品牌記憶度,有時看了不僅讓人會心一笑,還能延伸出不同的品牌意涵和想像畫面。

而相對來說,沒有特色、一般消費者無法念讀,又或是與競爭者極為相似的名稱,除了失去第一眼讓消費者記住的機會,還可能產生負面印象,甚至混淆品牌定位。可見品牌命名學,在建置品牌過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成分。

品牌命名方式與其影響力

品牌命名方式與其影響力

  1. 人物角色命名:能永恆保留品牌經典

有些歷史悠久的國際大品牌,尤其以時尚、設計產業為大宗,會以創辦人的名字來命名品牌(例如Louis Vuitton、Versace…等);有些品牌則利用古希臘神話、歷史故事,或是時代風潮的用字作為命名概念,例如著名運動品牌NIKE,即是以勝利女神「奈姬」(古希臘語為Νίκη)。

這種取名方式,不僅在無形之中將人設角色置入於品牌之中、活化了品牌個性,也能在顧客了解其名字意義後,莫名地感受藝術氣息,使品牌能長遠保留經典,更具代表意義。

  1. 產品特質命名:能建立深刻品牌印象

貼合品牌理念或能連結產品特質的品牌命名,有時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消費者一眼記住你。

例如運輸業時常使用能代表「快速」、「運送」、「方便」的相關名詞命名,在消費者看到品牌名之後,能馬上聯想某些人事物,產生記憶連結、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大嘴鳥宅配通、黑貓宅急便、拉拉快送…等等。

  1. 品牌理念命名:能感受到品牌(或產品與服務)優勢

品牌命名學的另一種巧妙之處在於,透過文字遊戲就能傳遞品牌理念或產品與服務特質。如日本保養品品牌「Clé de Peau Beauté肌膚之鑰」,它的名字簡單說明了他們的產品就是「開啟美麗肌膚的一把鑰匙」,既能代表品牌理念,還能讓消費者充滿想像畫面。透過這個例子,讓我們體會到品牌命名也能夠是一種直白卻又富含深意的行銷策略。

  1. 在地化命名:能讓消費者感染品牌情感

品牌命名同時是一種傳達品牌故事的橋樑,能將品牌情感透過它感染至消費者心中,達到感性層面的影響效果。

晨意品牌設計品牌案例之一:「七件事」是一個調味食品品牌。它的命名源自於生活中不起眼卻又不可缺少的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這些就是「家」的代名詞,不僅簡單代表了產品,也打中不少消費者的處境,使消費者產生更深厚的情感連結。

(*晨意品牌設計僅經手禮盒設計非品牌命名)

七件事品牌

我們的名字是跟著我們一輩子的,品牌名也是。

晨意品牌設計命名案例之一:「礫茶」便是採用品牌產品的特質與優勢進行命名。取自茶經中所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品牌讓茶樹生長於礫石中,而不是平常的黃土,而經過艱難成長的茶葉能更顯出獨特的味道,讓茶香更具有一番風味、就好比人必須歷經逆境才能成長茁壯一樣。於是我們將「礫」字取出結合「茶」字成了完整的「礫茶」,直接傳遞出產品的特色與品牌優勢,簡單明瞭且容易在腦海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許多知名品牌的名稱看似簡單,但其實命名由來並非偶然。在我們了解品牌命名的影響力之後,就更能理解它將如何左右品牌未來的發展,然而,取好名字只是品牌命名的開端,別忘了後續的完成工作,包含進行註冊、設計商標及VIS系統等等,避免前功盡棄了。

若是還在為品牌命名而苦惱,不妨尋求專業的品牌策劃公司協助,為你的品牌取一個一「名」驚人的名字吧!

撰文:晨意品牌設計
品牌企劃 |數位行銷|品牌設計|品牌維護
您遇到品牌轉型、品牌行銷…等問題嗎?歡迎與晨意聯絡

arrow-up